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

水面上,岩石下 東方水蠊 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eister, 1838

    「欸,你知道嗎,我會在床上抓到紅圓翅鍬形蟲。
    綠「不是扁鍬,是紅圓翅?
「我家垃圾桶連裡面會撿到東方水蠊,你說呢。
「所以沒有別種蟑螂嗎?
「沒有喔。
    「果然是住在山裡的猴子,連家裡的害蟲都跟別人不一樣。
    「為什麼我有一種吐槽自己的感覺。


能夠對家裡的蟑螂感到自豪,並且興高采烈談論蟑螂,從外部形態至生理功能等諸多生物學特性,如此怪異的思維或許只有昆蟲系做得到。然而這沒辦法,從開學第一個禮拜的昆蟲學實驗課,所用的素材不是蝗蟲就是蟑螂。每回考試還要一字不差的拼出各板片與體節結構,不得不打隻蚊子都要複習昆蟲形態學。我們所接受的昆蟲學研究的訓練大多都是建立在這些體型大,數量多且容易觀察的物種,省得笨手笨腳的新生浪費一整盒的果蠅和蜜蜂之後 (這種高階的實驗物種大二才開始用),還交不出份像樣的報告。因此面對家裡的害蟲,多少有些親切感,或多或少是職業病所致吧。

大一時我切過美洲蟑螂 (Periplaneta americana L.)、澳洲蟑螂 (Periplaneta australasiae Fabricius),這些國籍不明的偷渡客1算是都市裡最常見的大型蟑螂,也是在地上的時候人人喊打,起飛時萬民臣服,而我們將他置於蠟盤上審視,希望靠著解剖蟑螂,有朝一日成為大師。後來為了比較群內的形態,我也用水族店所販賣的杜比亞蟑螂與櫻桃紅蟑螂,然而這些物種都是外來,且有時不免覺得居家蟑螂所分泌的含硫油脂令人不悅,便想嘗試台灣原生的蜚蠊目物種,則選用了行動遲緩的土棲性蟑螂,東方水蠊 (Opisthoplatia orientalis Burmeister)

 
東方水蠊 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eister, 1838



向頭部延伸的前胸背板能保護頭部,並形成了橢圓的外型,只露出短短的觸角,且由於少了人們最討厭的那種咖啡色翅膀,壟起的背略呈流線形,模樣與居家常見的蟑螂不慎相似,反倒有點像貼於礁岩縫隙中的石鱉。肥大的腹部儲存了大量的脂肪,幫助他在必要時熬過逆境。而在經過一番訓練後,我輕鬆剖開被凍昏的樣本,移除乳白色的脂肪組織與發達的胸肌後,基本上消化道及神經系統與其他蟑螂似乎沒有明顯差異。不過手上除了一些土味之外,比起其他同學,倒是少了那種硫化物的味道 (依稀記得那次實驗只有我自己帶了蟑螂)


石鱉






一般而言,東方水蠊在台灣各地的郊山為數不少,特別在夜晚更容易看見他離開樹洞、岩縫等陰暗的庇護所在地表活動。當然高腳蜘蛛或盤古蟾蜍等肉食性物種,只要趕得上他帶刺又有力的疾走足,是不會放過這種脂肪與蛋白質含量皆高的優質營養補充包。也因為他們的生活處處危機,奔跑與躲藏便是吃飯與繁殖以外的全部,感受到危險,便會縮起小腹狂奔,因為瓶貼於地面上的腹部對移動是一種阻礙,因此即使大腹便便,蟑螂為了活命也會保持標準逃難姿勢(蜥蜴、鱷魚等生物亦有將腹部騰空再奔跑的行為)。而這個"水"字實至名歸,東方水蠊喜棲於潮濕環境,並且在林下積水內還能衝鋒陷陣,如果大多屋內的蟑螂嬌生慣養,野生蟑螂也能算是蛙人戰隊,也有人看過他落入水塘,又能靠著如槳的足游回岸邊,當然也因為台灣不是亞馬遜河,水下沒有飢腸轆轆的紅龍魚,否則十之八九是在劫難逃。

但在陽光下,他們仍然寧可足不出戶,因為日間連五色鳥甚至家奚鼠和野貓都想分一杯羹,六隻腳根本還不夠這些貪婪的土匪平分。藏在無法被觸及的縫隙間,是蟑螂的本性,前胸後背都能接觸到平面能讓他們有安全感。有次我翻起路邊的石頭,想找些蟻巢交報告,竟找到一大群的東方水蠊,大大小小成蟲若蟲,全都擠在同一個屋簷下,就像午後的傾盆大雨將我們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一樣,東方水蠊也正等著陽光黯去,以便外出覓食或求偶。

許多朽木棲的木蜚蠊也有群聚生活並且集體育幼的行為,這樣的行為在昆蟲裡並不多見,但確實有助於提高幼體的存活率。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昆蟲中較為原始的社會性,並可能後來演化為具有完整組織結構的族群。東方水蠊的群聚或許與此有關,但到目前為止,我仍未看過相關的報告,或許這個議題就有待以後的學者解答了。





綠「我覺得東方水蠊真的是蠻可愛的。
猴「是嗎,我還是覺得杜比亞蟑螂比較可愛,你不覺得他長得很像三葉蟲嗎。
    「你這樣說東方水蠊也像,那些朽木蜚蠊也像啊。
    「好吧,那他也很可愛。

昆蟲系的人真的很怪,會聊蟑螂的話題;會思考蟑螂與人;還會說蟑螂可愛。或許和某些事物接觸的久了,他便會成為生活的元素。說來可笑,不少昆蟲學者為了消滅害蟲而做研究,卻反而由恨生愛。只要不會太冷,蟑螂就能生存,棲息在有人類或無人類的縫隙之中。長久以來,人們巴不得將蟑螂逐出我們的生活。打從開始發覺蟑螂撿拾我們的殘羹剩飯的時候,人類就不斷的嘗試至今,而且這項目標依然可說是毫無竟展。人類文明越發達,各種蟑螂與我們又越緊密,我們生產了更多的食物讓增加他們的生存機會,溫暖的住所少了野外掠食者,蟑螂更是猴子稱大王,在我們睡去之後接管客廳廚房浴室。東方水蠊和其他的土棲木棲蜚蠊,並沒有參與到這場人蟲大戰的混水,便少了人類的威脅,甚至有些人不把它們當作蟑螂看待,只當作一種不起眼的野生動物。如果我們對蟑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家中出沒的幾個物種,將只有厭惡與無知,而不能去欣賞蜚蠊目其實具有的多樣性。

猴「我現在還有養馬達加斯加蟑螂。
(「你好像很喜歡把那些當成餌料的昆蟲當成寵物。)

東方水蠊蛻皮




1:美洲蜚蠊和澳洲蜚蠊原產地都是非洲,但隨著人類活動被帶到世界各地,美洲與澳洲代表的是模式產地。

4 則留言:

訪客 提到...

查了許久,終於有篇東方水蠊的探討。謝謝您。

訪客 提到...

對了,有人清楚東方水蠊是益蟲還是害蟲嗎?

草蛉 提到...

全世界的昆蟲超過一百萬種,大多又和人類沒有直接的交互關係,因此沒有辦法直接二分益蟲或害蟲。嚴格來說,只有系統性且常態被人類利用或產生危害的生物,才被稱作益蟲或害蟲,而具備經營管理的價值。稀少或偶發的與人互動大多屬個人經驗與價值詮釋。東方水蠊在淺山環境主要以腐爛植物為食,同時又是許多野生動物的食物。然而若你家住陽明山,會看到他在廁所出現,又會怎麼看待呢。只能說他在家裡吃垃圾,但不散播重大疾病,喜不喜歡則看你生活經驗而定。我要表達的是,每一個物種不會只有一種特性,在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交互,而每一種交互都有其重要性,端視你以何種角度詮釋。例如過去生產蟲膠的膠蟲當然是重要的食品工業原料,但離開了生產線卻又是重大行道樹害蟲。
我們不可能因為愛護動物就放棄蟲害管理,因為那不實際又偽善。但生存在自然棲地,而非人類建立的都市或農田,便沒有管理的必要。因此更應該重視的是生物會產生什麼樣的交互作用,若有興趣再進一步探討這個交互對不同觀察者而言具有什麼影響,才能建立較不偏頗的認知。
最後,我這裡的文章沒有做嚴謹的查證,觀察也不具代表性,只能當作參考。如果你對某些議題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再推薦書目給你。

PS 我已經沒在管理這個部落格,基本上已經當做黑歷史放著,今年有人回覆我還滿驚訝的。希望有幫到你。

Unknown 提到...

东方水蠊益虫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