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

巧遇古蝠蛾 藤枝二集團

古蝠蛾 。

 一個有點令人困惑的名字,給予陌生的神祕色彩。當腦海了正勾勒著蝙蝠舞翼,並露出詭譎並怪異的表情,究竟古在何處而又蝠在何處呢,古蝠蛾是否也是長著那自然界罕有的翅膀,甚至有著五指骨節分明的脈形?當目光撞上一毫不起眼的路燈柱,卻才發現碰碎了天馬行空的假想。細小的身形也不比有時候莫名出現在家裡的小蛾類大不了多少,沒有太多花樣的淺咖啡色,正是那種標準的,就連許多昆蟲研究者可能都會忽略的外型。受不了這樣用顯微鏡也不一定看得懂的大小,去查論文也可能查不到的不受重視。直到心血來潮的繞了路燈一圈,低矮的停棲高度,透漏了飛行能力不強白天依然聚集的分布燈下,回味著昨晚迷幻的紫外光霓虹,彷彿昨晚派對中酒量最差到下午還在宿醉的那幾個,正也顯得懶散以及喜愛四處流浪的作風。

古蝠蛾 (Ogygioses eurata Issiki & Stringer)


或許第一印象不怎麼引人注目,但簇列而生的半透銀色鱗粉,綴生滿整面前翅,迷惑的斑紋,隱藏著律動的斑斕,倒也令人想仔細欣賞。然而這樣的精巧,事實上若不是在電腦上放大檢視,便一定要有顯微眼才有辦法即刻享受。可是這個在未見到真面目之前百思不解的名字,像個開關按鈕一般,立刻觸動了分類學的後續聯想。古蝠蛾一詞為這個類群的科名,而另一種與其接近的蝙蝠蛾,正有著怪異的古老特徵。蝙蝠蛾展翼似蝙蝠,缺角的翅令他們飛姿笨拙。不似多數蝶蛾隨身帶著吸管,有牙齒的蛾想想真令人興奮。當大家都使用著新產品時,這些祖先級的類群依然不習慣新來的便利,如同家裡不管怎樣都拒絕電腦的祖父母,這種被保留下來的特徵,對演化學上是何等重要的資訊。

但古蝠蛾卻絲毫不帶有蝙蝠的影子,不過是從近源物種繼承了這個名字罷了。然而藏在密批絨毛的頭下方,原始的口器特徵兩者倒也如出一轍,偏生就是小巧的多,更顯得翅緣鱗毛密生,彷彿一身羽絨,只看得見滾著毛毛邊的圍巾與連身帽中間露出一對眼睛和短觸角。躲藏在被強風颳落的崖薑蕨葉背,或許他並不知道這種附生型的蕨類想在地面上想要存活,應該需要一點掙扎,僅是藉著交疊的厚實葉片,擋擋午後山谷升起的薄嵐,好似到了個可以暫時歇腳廣場。今天晚上路燈亮起,你們是否會沉迷同一舞池而不散呢。

藏邊的蝙蝠蛾幼蟲潛伏苔蘚樹林中,卻逃不過寄生於其上的真菌,嚴冬中剝削他脆弱的生命,並在來年成為冬蟲夏草。台灣僅有三種古蝠蛾、五種蝙蝠蛾,同樣匍匐在濕漉漉的苔癬層,倒是沒聽說有這種困擾。雖說較為無法引起注意,可是這類低調的昆蟲倒也樂得輕鬆,寧願渺小晦暗,而不必擔心成為捕蟲網下的亡魂;寧願沒有人類的關切,也省得費心思躲避麥角菌的致命孢子。或許享有一個小小的,屬於自己族群的宇宙,也是一種驕傲。

聽說水銀燈和發電機已經備妥,這次的昆蟲調查應該精彩可期。


嗯,好想,見到你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